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法院要闻

闪光的案件|法官说起了悄悄话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7:07:53


    人与人之间很多解不开的结,都是由小矛盾一点一点积压、交织而生。老卢、老张在微信群里,你一言我一语,陈年旧账翻出来,又新账旧账一起算,双方长久以来积压的矛盾彻底爆发,这下炸开了锅。

    老卢、老张是某村同组村民,因村集体收益分红、日常琐事等问题产生分歧,关系本就不太融洽、积怨已久。2024年11月,老张在150人的村小组微信群里发布村务消息,老卢表示对所发内容看不清楚,双方互不相让,老张使用辱骂性语言,对老卢进行了人身攻击。群内言论被传播,老卢认为自身社会评价显著降低。这把老卢给气坏了,她多次要求老张道歉,但老张认为老卢是在故意找茬,坚决不道歉。为化解矛盾,乡政府、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。工作人员苦口婆心讲道理、摆政策,但双方各执一词,调解均以失败告终。乡政府对老张给予批评教育决定,但老卢并未就此罢休。后老卢又到公安机关以名誉权受损报案,公安部门于2025年1月作出处罚决定,认定老张构成公然侮辱他人,处以罚款200元。但老卢要求老张向其道歉的诉求还未实现。“这事不道歉不算完!”2025年6月,老卢带着满心怨气,一纸诉状将老张告到了法院。

    第一次开庭,老卢、老张两大家子总共来了十几人。庭审过程中,双方情绪激动、剑拔弩张,场面一度陷入混乱,甚至扬言要到法院外自行解决。案件承办法官王家宁清晰认识到,“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背后,实则交织着两个大家庭错综复杂的纠葛与利益考量。若处理不当,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,不仅加剧对立,影响双方当事人的生活,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也可能进一步扩大。”纠纷本不算大,但双方交了5张光盘,微信群聊天截图等几十页纸质材料,长达几十分钟的通话录音等证据,庭审持续了近4个小时。王家宁控制庭审节奏,对双方心中愤懑进行疏导的同时,从双方提交的证据和控辩言辞中,理清矛盾焦点,寻找突破口。

    随着法官不间断的释法说理,庭审结束时,双方的怨气有所消散。但说到道歉,老卢仍是寸步不让,而老张认为在乡政府、公安先后做出处理的情况下,自己已受到了惩罚,更是态度坚决拒绝道歉。为避免矛盾升级,法官宣布休庭。在双方离开法院时,王家宁团队分别与老卢、老张说了几句悄悄话。

    面对这场纠纷,王家宁感到,单纯依靠刚直的法律条文能结案,但难以彻底化解矛盾,必须将情与法有机融合,采取多元调解策略,做到以情动人、以法服人,将矛盾彻底化解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在几次的电话调解和背靠背调解中,王家宁团队向双方介绍了很多类似的典型案例,带着双方明晰法律底线、法律规定,把法律准绳定准拉直。同时,该团队以“修复关系、化解心结”为目标,用村民更易接受的“家常话”,从邻里情谊、乡村和谐的角度,对双方进行劝导,倾听诉求、安抚情绪,耐心地为他们分析利弊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互谅互让。慢慢地,心结算是一点点解开了,两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也都能更多地站在对方角度上去考量。王家宁团队趁热打铁,让老张把道歉信写好,还对内容进行了指导,又针对涉及赔偿费用等法律规定,向老卢加大释法力度,厘清责任界限。经过不懈努力,双方终于放下成见,达成了一致意见。9月11日,老张将道歉信发至村小组微信群中,老卢表示接受道歉,并撤回起诉,不再主张精神抚慰金及误工损失等。

    每一起案件的成功调解,都是对法治信仰的一次坚定守护,是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次有力维护。王家宁团队给老卢说的悄悄话是,“姨,这么大年纪了还争啥呢,一个村里住着,抬头不见低头见,路还长着呢,得饶人处且饶人呀。”他们对老张说的悄悄话是,“叔,道歉不丢人,伤人的话都说出来了,还能道歉,更说明咱能担事,做人坦荡。”从解“法结”到解“心结”,这起名誉权纠纷的圆满化解,是法官对法治精神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,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深化诉源治理的生动实践,生动展现了湖滨区法院做实做细司法为民的情怀与担当。
    “相比判决,调解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诉讼成本,更重要的是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切实修复了邻里关系,达到‘案结事了人和’的最佳效果。” 王家宁表示,“基层法院面对的多是家长里短、邻里纠纷,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树牢‘如我在诉’理念,用真心换真心,才能真正化解矛盾、赢得信任,促进基层社会治理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”

责任编辑:jgdw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11659335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